4月17日,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攜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西南石油大學等聯合發布《中國油氣產業發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24-2025)》(簡稱《油氣產業藍皮書》),預計2025年能源轉型與地緣風險共同重塑全球油氣供需格局,天然氣地位或進一步提升。
《油氣產業藍皮書》顯示,2024年原油產量為21282.3萬噸,同比增長1.8%;累計原油進口量達55348.6萬噸,同比下降1.9%;累計原油出口量達209萬噸,同比增長47.1%;原油加工量70843萬噸,同比減少1.6%。
2024年成品油產量為41917.1萬噸,同比增長0.3%;成品油進口總量66.1萬噸,同比增長8.5%;成品油出口總量為3676.7萬噸,同比下降12.4%。在中國宏觀經濟基本向好,民眾出行意愿得到滿足的帶動下,2024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加1.7%,成品油表觀消費總量38306.5萬噸。
2024年,國內天然氣產量達246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2%,連續8年保持增產100億立方米以上。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424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天然氣出口總量為60.2億立方米,同比下降7.3%。在管道建設方面,全國新增天然氣管道里程超過4000千米。
《油氣產業藍皮書》認為,2024年,國內原油產量上升、進口量下降,進口格局穩定,原油加工量下降,全年油價呈震蕩態勢:受中國經濟結構加快綠色轉型、采取節能減排措施等因素影響,我國成品油消費保持低速度增長狀態,國內成品油產量上升、進口量提高、出口量呈下降趨勢,價格以震蕩偏弱為主;中國天然氣產量繼續增長,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表觀消費量持續中高速增長,進口量呈上升趨勢。
《油氣產業藍皮書》指出,盡管全球經濟增速趨穩,但通脹下行、貨幣緊縮、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抑制增長潛力,深刻影響能源需求與投資邏輯。中國油氣企業國際合作在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和地區沖突中積極應對市場波動等挑戰,能源轉型與“雙碳”目標將造就新的重點合作領域;技術創新國際合作也將加強,中俄在該領域合作前景廣闊。2025年原油進口或延續降勢,成品油價或續漲,天然氣需求保持強勁。中國油氣企業將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加速綠色技術升級與全球價值鏈布局。
中國油氣產業系列藍皮書
同日還發布了《成品油與新能源發展報告藍皮書(2024-2025)》(簡稱《成品油與新能源藍皮書》)和《中國天然氣行業年度運行報告藍皮書(2024-2025)》(簡稱《天然氣行業藍皮書》)。
《成品油與新能源藍皮書》展望,受新能源替代效應、工業生產活動減少等因素影響,預計2025年全球成品油需求即將進入增長尾聲。隨著能源轉型持續推進,2023年中國成品油消費達峰,2024年轉為負增長,預計2025年中國成品油需求降幅繼續擴大,同比下降2.8%。分種類來看,汽油和柴油需求將繼續下降,航煤消費量將繼續上升。2025年,傳統加油站將持續減少,綜合能源服務站將迎來快速發展。國內主要石油公司將加大力度打造“人·車·生活”非油生態圈,不斷延長非油業務服務鏈,實現全渠道覆蓋,全方位建設智慧化非油業務。
《天然氣行業藍皮書》認為,未來,基于天然氣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天然氣產量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為中國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特別是隨著國內宏觀經濟持續穩健復蘇,天然氣市場需求也較快增長。從長遠視角來看,中國能源發展將快速邁向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階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在工業、建筑、交通、電力等多個領域有序擴大天然氣的利用規模,充分發揮燃氣發電效率高、運行靈活、啟停速度快、建設周期短、占地面積小等優勢,將氣電調峰作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助力能源領域實現碳達峰,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途徑。因此,預計未來十年,天然氣仍然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態勢。
來源:新浪財經